免费配资开户 越南国防部:28天平民伤亡五万人,消灭中国军队3个团,18个营
1979年2月17日免费配资开户,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血腥战争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55.5万余人驻扎边境,其中一线兵力22.5万余人分别从云南、广西两条战线分别进入越南。
从2月17日至3月5日,短短19天的时间,双方伤亡数字惊人。据历史资料记载,中越双方累计单日伤亡5000余人,这一数据是否真实呢?两国在战场上伤亡多少人,各自优劣势在哪?
一、中越战争伤亡详情
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被称为是一场有限时间内的惩罚之战。虽然只有短短28天,没有像抗美援朝整年整年的打,但双方投入了各种军事武器轮番轰炸,投入数十万兵力,双方兵力损伤惨重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场战争中越双方都宣布各自取得胜利,并宣布了各自战果及损失情况。关于越南的伤亡人数,1979年越南劳动报公布平民损失数据,称在战争中损失平民约50000余人,至于正规军损失数据,越南方面含糊其辞,并未透露。不过,根据越南当时“全民皆兵”的状态推断,越南战争伤亡数据绝对在10万人以上。
至于我军伤亡人数,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《对越自卫还击战工作总结》中提到的数据显示,自2月17日至3月16日时间内,云南、广西参战正规军以及支前民兵共牺牲人员6954人,伤14800多人。

该资料中也提到毙敌人数:2月17日至2月27日十天时间里,解放军共毙敌15000余人,2月28日至3月16日,解放军毙敌37000余人。
通过我军资料数据显示,越南正规军人员伤亡52000余人,加上之前越南劳动报公布的平民损失数据,整个作战过程中,越南伤亡数据就已经达到10万人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战后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我国伤亡数据不准确,真实伤亡要远远高于上面提到的数字。
战争初期,解放军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冲击敌人阵地,该战术既有自己的优点,也有其缺点。在山高林密、明暗碉堡防不胜防下,这种战术让我军吃了大亏。越军对地形了如指掌,不断偷袭我军部队。对越作战的前两天时间里,中国军队每天伤亡约2000-3000人,自身轻敌是主因。
不过,在吸取经验教训后,我军迅速改变战略战术,采取小组多群方式,与敌人形成对抗,顺利扭转了伤亡巨大的局面。
有意思的是,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撰的《越南人民军50年》中提到越军战绩称“消灭和重创3个团、18个营”,按照越南三三制的编制原则,18个营相当于6个团,越南共“消灭”我军9个团,每个团总兵力2700人左右,按照9个团全部损失计算,我军共“伤亡”24300人左右。
事实上,我军作战过程中,并未出现一个团被全歼的情况,所以越南方面宣称的战绩明显有些夸大其词,水分很大。

中越战争前期,我军因为没有详细了解地形和轻敌,造成了过多伤亡。而后期随着经验的不断总结,伤亡人数骤降。
按照双方伤亡数据分析,在第一阶段的中越战争过程中,两国伤亡确实有10万人左右,只不过越南方面伤亡数据较大,而我国方面则伤亡相对较小。
中越双方在该战争中投入大量兵力,双方也使出浑身解数。一个是曾经的师傅,一个是曾经的徒弟,双方相互了解各自战术,又相互发挥,想要出其不意。各自在战争中展现出不同的优劣对比。
那么,这场师徒较量到底谁略胜一筹呢?
二、中越双方优劣战术
1979年3月5日,中国发表撤军声明,表示惩罚目的已经达到,所有军队将胜利撤军回国。然而,就在中国发表声明不久,越南当局却发出“全民总动员”号召。显然,越南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,而是在国内发动舆论称“越南全民抵挡困难,守住河内”。
中越双方都表示自己胜利了,那么,到底孰胜孰负呢?下面让我们从双方的战术特点来分析各自战果。

越南:地理优势
首先,越南利用北部边境地理优势,成功多次阻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速度。在山高林密的越北地区,越军利用天然溶洞、荆棘丛林作掩护,采取小群多股的战略特点,对我解放军进行偷袭,致使我军前期兵力遭遇重创。
越南的优势特点明显,加上自身熟悉地形,能够快速出击,又快速的隐蔽,可以说让初入越南境内的我军防不胜防。这一战术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“借力使力”的战略优势。
值得注意的是,越军前期虽然化整为零,采取偷袭方式袭击我军部队,但是,没有任何战术是一成不变,能够一直使用到底的。针对越军这种小股偷袭战术,解放军部队很快冷静下来,开始采取应对措施,将大部队分散开来,以小组为单位,快速穿插前进。
这种战术应对很快让越军领略到解放军的厉害,不仅无法趁我军不备造成偷袭,而且在围攻我军过程中,被其他解放军小组快速包围,无法脱身,越军兵力造成损失。

越南:全民皆兵
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中,越南“全民皆兵”,让我军防不胜防,战争初期,尤其是前三天,每天伤亡几乎超过2000人。虽然这一事实非常让人难以接受,但这确实是我军造成重大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越南全民皆兵的最大特点就是“轻敌”,战争过程中,并未引起解放军部队重视,认为越南民众战斗威力不可能与越南正规军相提并论。
事实上,越南武装力量很复杂,不仅包括正规军、地方部队还有民兵组织。早在抗美战争期间,越南民军的规模就已经形成一股庞大力量。不仅在兵力数量上可以与正规军媲美,在战斗能力以及武器装备方面,也不容小觑。
最重要的是,越南民兵长期隐藏在农村,他们熟悉地形、擅长隐蔽,给我军前进过程中造成很大阻碍。
另外,越南民兵中有老人、有妇女和儿童,这些人表面看上去人畜无害,但是却十分厉害。很多妇女经过特殊训练,在接近我军士兵时,将炸药藏在水坛里,或者将枪藏在衣服中。趁着我军没有防备,暗中下手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越南民兵力量远超我们想象,不过,面对越南“全面皆兵”特点,我军迅速调整作战策略,采取“反向而攻”,短短几天就将越军精锐部队打回谅山。
为了能够帮助我军迅速分辨越南特工以及民兵组织,上级特别分发小册子,并制定暗号。如果对方回答不出暗号,那么就一定不是自己人。这也在后来的作战中,避免我军遭受大的损失。
越南不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,确实有很大进步,这都得益于我国这个师傅的功劳。不过,我们并不是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。对越自卫还击战中,我军的善于总结、改变,不仅成功的让越南看明白中国作战实力,更让他们意识到与中国自身差距。

中国:集中优势兵力
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,我军共投入一线战斗兵力22.5万人,从正面来看,与越南10万正规军相比,确实对其造成了实力碾压。
作战过程中,我军集中优势兵力,采取局部作战方式,对敌人多次进行歼灭战,不仅成功的打掉越军多个公安部队,而且牵制住了越军主要兵力。在支马战役中,我军利用该战术,仅一天时间就歼敌一个营,甚至俘虏一名越军团政委。
战后,该俘虏曾表示:
“我们守了支马半年时间,没想到仅1天就被攻陷。”
显然集中优势兵力突破越军防线,帮助我军取得了很大胜利,给了敌人深刻教训。
这种战术虽然能够迅速突破敌人防线、弥补数量上的劣势。但是在作战过程中,我军依然倾向于传统的密集队形和步兵冲锋,这种冲锋短时间内能够造成敌人损失,却也忽略了现代战争火力密集的特点,导致在战斗中造成人员伤亡巨大。

集中优势兵力,采取人海战术缺乏灵活性,也容易暴露目标过大。
战后总结中,我军也反思:集中优势兵力,可以采取小群多路的进攻方式,以组为单位,对敌人进攻。有时也可以采取多向战术,避免队形密集、一线平推。
事实上,除了步兵外,我军炮群力量的使用也为战争赢得了很大局面。集中优势兵力,利用炮火延伸,步兵协同作战方式,不仅避免了我军人员损失,而且也成功的对敌人造成威慑。
总而言之,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场近现代军事战争,它不仅让我军迅速的总结了经验,而且也成功的打出了我国国威和军威,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。而越南却恰恰相反,不仅丧失了发展最好的黄金10年期,也彻底失去中国这个曾经的“好大哥”,孰胜孰负,只有越南自己心里门清。
忠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免费配资开户 金属铅概念涨1.73%,主力资金净流入16股
- 下一篇:没有了